Img 3135 2

邁向全齡共好:據點、教育與世代共生的實踐路徑

據點2.0邁向全齡共好與永續發展

 臺灣已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,長輩的健康照護與社區支持,已成為公共政策與社會關懷的重要核心。如何讓長輩「在地安老」,並在社區中持續發揮價值,牽動的不只是個人生活品質,更是社會永續力的關鍵。

 114年「全國社區照顧據點高峰論壇」於臺南盛大舉行,由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指導、社團法人中華金點社區促進聯盟主辦、臺南市政府合辦、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協辦,這場論壇替第一線據點服務的我們帶來許多啟發,從「據點2.0」的政策推動,到社區的實務經驗,再到心靈健康與長照銜接的探索,逐步發展臺灣未來高齡社會的藍圖

Img 3135 2

 在高齡社會快速發展的此刻,社區照顧據點不只是長輩參與活動的地方,更是串聯政策、實務與情感支持的重要平台,而今年論壇的核心主題從「共生社區」、「心靈照顧」到「全齡守護」進行探討,身為教育訓練人員,從這三個面向,我們得以看見社區照顧更完整且多元的樣貌。

共生社區:從據點出發,融入生活

 「據點」不再只是課程或活動的場域,而是長輩生活的延伸。從「據點1.0」到「據點2.0」,不僅強調專職與志工能力,未來更會逐步放寬人力資格、提升薪資條件,並結合大學USR計畫,鼓勵年輕世代投入,形成世代互助的共生社區。

 臺南市新化區東榮社區發展協會,趙阿明執行長分享東榮社區的發展歷程,清楚展現社區共生的四個階段:

  • 起:從食物、課程、節慶活動起步,吸引居民走進據點。
  • 承:結合區公所、消防局、衛生所、食物銀行等資源,厚實運作基礎。
  • 轉:透過跨單位合作與資源連結,解決問題並推動社區進步。
  • 合:培養長輩成為師者,實踐「初老服務中老,中老服務長老」的傳承循環。

 這是一條從零開始、逐步茁壯的路徑,同時也說明社區據點要成為「居民日常的一部分」,才能走向長久的永續。

心靈健康:全人照顧的新視野

 隨著身體健康議題受到重視,心靈健康也逐漸在社區照護中被視為重要的一環。許多長輩雖有基本生活照護,卻缺乏情感支持,容易陷入孤單與失落中。

 而台灣南與北全人發展協會,吳信如秘書長分享主題「熟齡也要熟靈」,更是提醒著我們:

  • 從心靈照顧的角度切入,是協助長輩重新認識自我價值與情緒。
  • 可透過文化與在地特色,幫助長輩建立「天地人我」的健康連結。
  • 據點不只是課程中心,更應成為「接住與轉化長輩受苦的心」的所在。
  • 唯有當長輩感受到被理解、被看見,據點才真正實現「全人照顧」的價值。

全齡守護:據點與長照的信任接力

 關懷據點最獨特的價值,在於能在第一線察覺需求。志工透過日常陪伴與互動,能及早辨識長輩的身心變化,進而引導、銜接長照服務,形成「不中斷的照顧網絡」。

 教育部部定講師根秀欽老師,提到據點連接長照,是一場信任的接力:

  • 自助:長輩懂得為自身健康負責。
  • 互助:鄰里間互相支持,守望相助。
  • 共助:彼此尊重差異,共建和諧氛圍。
  • 公助:政府投入資源,確保公平與正義。

 因此,據點不只是「活動場所」,而是全齡守護的前哨站。從「需求被看見」,到「服務被延伸」,社區據點正逐漸成為長照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。

永續幸福在社區,共生、共好、共養!

 論壇中有兩場表演,皆年均70歲的長輩登台演出,展現了社區活力與生命力。正是說明,據點不只是課程與遊戲,而是讓長輩「積極享受下半生」的舞台

當我們談「銀向共生」,其核心並非僅是長輩照顧,而是:

  • 世代共好:年輕人投入,長輩持續貢獻。
  • 心靈共養:情感連結,讓長輩不孤單。
  • 社區共生:據點與長照銜接,打造不中斷的守護網絡。

 邁向全齡共生的未來,不僅是為了今天的長輩,更是為了我們每一個人的老後。我們終將走進老年,現在投入的每一步,正是為自己未來的幸福老後鋪路。

 在社區據點不斷發展的過程中,教育訓練的角色顯得格外關鍵。透過系統性的培訓,運動指導員不僅是在社區帶長輩運動的專業人員,更能理解服務的核心目的,與第一線據點團隊協作,共同建立建立多元且完整的照護模式,推動社區共生的永續動能。

 這也是力躍運動持續努力的方向:從培訓課程、專業養成到運動教學的設計與推廣,我們關注的不僅是體能與健康,也涵蓋心靈支持與世代連結。未來,力躍運動將持續與各界攜手,從教育訓練走入社區實務,陪伴據點共同邁向「全齡共生、永續幸福」的願景!